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十地位 等觉 妙觉 金刚十喻
十地位:每一地皆以真如实相为体,坚固不坏;皆以佛地功德为用,重重无尽。那我们就进入十地位的分享了,其实从初住位以后我们这些只能靠佛的描述,然后祖师也是根据佛的描述来注解,因为证到初住位的祖师也是极少极少的,所以我们这个凡夫那就更加就是没有能力去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分享了,包括那个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的那个大菩萨的这些境界只能靠这些大菩萨的描述!然后我们学鹦鹉学舌的去背诵来去通过第六识我们去理解这个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体证到,但是也必须要去了解,为什么因为譬如说四加行位,当你学完了四加行位以后你才知道什么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些口头禅一一都能落地,都不是我们嘴巴上说的这么一些东西,他都是菩萨在实修过程当中所证得的实实在在的这个经验体验!十地位是每一地他都是以真如实相为体的,所以是坚固不坏的,皆是以佛的果地的这种功德为用的,所以是重重无尽的,所以十地位的这个菩萨从初地到十地,这十个阶位的菩萨体都是坚固不坏的,用都是重重无尽的。第一个是欢喜地 ;于世第一地,顿破一分无明,通达如来藏全体之体相用,现量实证自心本觉与诸佛妙觉融通无二,尽诸佛微妙境界,三世诸佛所应得,我今已得;一切众生本具,我今已证。皆大欢喜。我们前面讲那个四加行的是第一地这么一个地点的话是顿破一分无明通达如来藏全体的这个体相用。所以能够现量实证到自心的本觉与诸佛的妙觉融通无碍无二,所以他能够穷尽诸佛所有的这个微妙的境界,在初地的菩萨他都能够穷尽了,所以你看这个讲题叫三世诸佛应该得到的,我今天已经得到了,那么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今天也证到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菩萨生大欢喜。所以这个初地的名字叫欢喜地;就这个时候我觉得按照这个经论上的介绍,其实可能密勒日巴尊者也应该是证得了欢喜地,就是看一些描述应该是当然有很多藏地的那个论点说密勒日巴是成佛了,这个我们不太清楚至少我们学过他的各种那个语录偈子,然后他自己描述的那些境界肯定是,欢喜地肯定是证到了,那我们还先看佛讲的吧,所以三世诸佛应得的这个修行者已经得到了,然后众生本具的他也全部都证到了,所以生大欢喜,只是初地位的菩萨。到二地的菩萨叫离垢地 ;九法界之异性,入于如来平等之同性,异同皆是垢,皆得灭除,离垢清净。因为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道是凡夫、凡夫界,然后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四圣法界,那么所以佛那是果地的法界,其他的三圣和六凡的话那么就是九法界合成九法界的和佛法界其实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地方大家看见九法界的异性就不同的这些特点不同的性入于如来平等之同性,这个同性其实就是佛性,所以对于离垢地的菩萨来讲。你说它是异也好,你说它是同也好,说其实仍然是垢,这些异也好同也好,对于离垢地的菩萨他全部都要灭除,所以它是叫离垢清净,他已经远离了九法界的异还是佛法界的同他全部都是远离的。那么第三个发光地 ;离垢清净,离心复离,如古镜擦试,净极明生,真觉显露。文殊菩萨云“净极光通达”。第三地了这个菩萨他是离垢清净,然后离心复离就是离我要远离异和同的这个离心他也要离开的,有点像什么就是我们有一面很老旧的镜子,然后我们拿布去擦擦到什么程度,就像刚出厂一样的特别特别的明亮,所以叫净极明生真觉显露,这个地方我们引用了一句话叫文殊菩萨在他的偈颂里面讲叫净极光通达。所以大家还记得在卷六的时候文殊菩萨在对25位修行者进行点评,在里面讲了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两句话其实就是第三地和第四地菩萨的两个境界,当时我们也在前面讲的时候,也跟大家讲说文殊菩萨那个偈颂我们也要把它背上了,万一证到了还能体验,但是实际上是一个人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我觉得我们是有可能很快能证到三地、四地应该是,因为你明理了比较快,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净极光通达就是这么一个境界。就是发光地,这个光就是心光就是我们本觉的智光,而且这个光是真的是光,不是比喻那个光明,是真的是光明。
第四个是焰慧地 ;到此光明极盛,觉智增长,如大火焰,能烧尽烦恼之薪,觉照周遍清净,中间不容他物。文殊菩萨云“寂照含虚空”。那三地的菩萨继续修行到这个光明极盛,那么本觉得这个智慧也在增长,所以他这个时候的智慧像叫什么大火焰,他能够烧尽所有的这个烦恼之心,觉照周遍清净中间不容它物,有这个地方引用文殊菩萨的前面的那句话叫寂照含虚空,它这个寂就是我们不动的这个本体,这就是本体发出的这个用,所以我们说体相用这个用,那么所以寂照含能够包容所有的这个虚空是因为他前面能够做到净极光通达。所以我们看那个《无量寿经》里面佛陀介绍推荐阿弥陀佛的时候,他说阿弥陀佛的光明胜过百千日月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其实就是我们本觉得智光,大家不要认为阿弥陀佛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将来一定会成为像阿弥陀佛一样的佛的,你只要这个按照《楞严经》的这个反闻闻自性的这个修行方法对吧。或者你后面求生极乐世界,你跟着阿弥陀佛去学你最终也是成佛的,所以你成佛的时候,你的本觉智光跟阿弥陀佛本觉智光是一样的,就是都是你的心光能够显发出来的。所以等到我们成佛以后我们的心光也是如百千日月,能够遍照十法界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们现在也是本觉,也是能够照十法界的,瓦数太小你自己都觉察不出来。所以十法界的众生不可能接受到你的那个光线的对吧,就像这个灯,这个灯你如果照到那个屋子就照不进去了,因为他瓦数太小,那个你如果换一个一万瓦的那个地方也照得透亮。其实道理就知道了,所有人的这个心光其实都是遍照十法界,只不过你也没有那个道力。所以我们可以忽略不记,好这是焰慧地。五地的菩萨叫难胜地 ;初地异性灭,存同;二地同性灭,纯净;三地有净而明;四地明而满;功夫到此,则前面的异同皆不相及,更谈不上超胜。这个时候看圆瑛法师的总结,他说叫初地也就是欢喜地的时候异性,就是九法界这个异性已经灭掉了,然后但是同性还存在着这,到了二地的时候就是离垢地的时候,这个同性也灭掉,就是非常的纯净了,就不存在同和异的这个概念。所以无同无异的,所以这个心性是非常的纯净,到三地的时候就是发光地的时候是叫有净有明。就是说这个本觉非常的清净,而且发出的这个光明也是非常的极盛的,所以三地的是这么一个境界。到四地焰慧地的这个菩萨了,那么它是明而满,就是说他的这个本觉得智光是弥满法界的,十法界全部都满了,到第五地功夫所以功夫用到这个地方就是前面的异同就谈不上了,所以这个地方讲皆不相及,所以也谈不上超盛也谈不上异向,也谈不上同向就不存在这个概念之后,所以叫难胜地。那么第六地叫现前地 ;有为之功用到极致,即契无为真如。本自清净的真如妙性清晰显露,初得亲证。就是你前面这些修行有为之功用就是已经到了极致了,所以这个有为的功用可以契入到无为的真如,那么本自清净的这个真如妙性清晰地显露初得亲证。大家看这个真如的妙性因为前面从初住一直到这个五地还其实还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到第六地现前地的时候,这个真如清净的真如妙性才清晰地显露出来,其实这个清净妙性就是佛性!那么我们到第七地、第八地我们就打了两个特别的这个标志,黄色的这个标志。七地叫远行地 ;真如本来无边无际,今尽其实际,于无际之际,迥超极造,即远行地。就通常大家认为的这个阿惟越致其实是第七地,那么也有人认为是七住。其实因为可能不同的宗派对于这个阿惟越致的判的可能是不同的,我们反正两个都听一下都采纳就是七住或者是七地,那七地的话就很厉害了,那这个就是因为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不退转嘛,就是那个佛陀在《阿弥陀经》讲你哪怕这个凡夫罪恶的凡夫,你一旦往生级的世界,你如果没有证得阿惟越致,那么你到了你就能够证到阿惟越致。当然如果说你在去极乐世界之前,比如说善财童子他已经是等觉了,那么他就不存在什么退转不退转的问题,他求生极乐了,他就不存在说我还要去证阿惟越致。但像我们这种罪业凡夫那我们就捡了一个大便宜,就是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就能够证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不退转,这个地方远行地是叫真如本来它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你看这它名字起的很有意思的远行地,感觉好像还有点距离的感觉,因为远行了远嘛,远行地远嘛其实是你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的。所以这我们的这个真如本体,本来是无量无边的无有边际的,今天这个修行者修到远行地的这个菩萨,他能够尽其实际与无际之际迥超极造。其实意思就是说它能够他的这个功用已经能够遍覆,我们讲这个十法界或者是三大千世界,所以在无际的这个际当中,就其实这个菩萨还有这么一个际的这么一个概念,以及到这个地方已经破掉了,所以叫迥超极造。那么到了第八地不动地大家看,所以七和八如果结合起来看,就能够更容易理解第七地。
所以你看第八地不动地 叫什么既已尽际乃得全体;堪然寂灭,遍观诸法皆真,一尘一毛皆是真如自心,彻法底源,不动不坏。所以七地的这个远行地的这个菩萨,它譬如说一念从银河系的这边跑到银河系的那边,他还觉得在他远行还有这么一个远行的这么一种感觉。所以不动地这个才是真正的阿惟越致,其实真正的阿惟越我们讲不退转,就是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你如果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你不会你入胎、住胎、出胎、你都不会迷的,你不会在变成一个这个像苏东坡一样的那种无主见禅师的,但是前面没修好,然后莫名其妙的来投胎,结果一投胎变成那个苏东坡变成了一个文人骚客,什么叫不动地,就是你整体就是你,你就是整体,没有动和不动的概念,譬如说你现在说我要动一个念,我从这个银河系的这一岸到银河系的那一岸你根本就没动。前面有动的,你看远行的意思就是我在动,我远行了,我走了十万光年,但是到不动地的话那就这个银河系就是我自然,哪有什么动和不动的这个概念没有,所以湛然寂灭,遍观诸法都是真如。这就是我们所以我们如果结合《法华经》的偈子,大家就能够理解叫是法住法位世间常相住。这个在法华经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两句偈子。到第八不动地的时候,大家就不明白了不动地的菩萨,他看任何东西都是不是不灭的都是真的,我们现在是还要用什么假观、空观、中观,然后我们还要如幻地去观,就他来讲一毛一尘都是真心本体,都是真如自性。所以叫彻法底源,就是他已经探寻到万法万象背后那个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他是一个哲学家,他可以大腿一拍说一句话,我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现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所以哲学家经常会这么讲,但是哲学家是口头禅 ,但是这不动地的菩萨来讲他的眼睛就会看到,不动地的菩萨拿到一部手机,他看到的就是佛性就是这样,就不是说我们如幻三昧拿到手机,就观察是不是空,这个是理观,那别人眼睛看到就是那个真如本性的。所以这个不动不坏没有什么,就这个手机给他他这个手机也不再有生住异灭了对他。所以他的这个时候他的觉心的能量,我们讲这个位次的菩萨,他看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是看一切都是生灭的。第九是善慧地; 第八地得真如全体,第九地则发真如大用,具四无碍智,得十玄之用。第八地的菩萨他得到了真如本体,然后到善慧地的话,他就要发真如的大用了。所以它具足了四无碍智得十玄门,这个十玄门是华严经最核心的教义。我们就把它十玄门的名称给他引用过来,其实也就是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等法界,也就是讲过的那些神通,其实这些在普贤行愿品里面,每一个玄门在普贤行愿品里面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偈颂。第一个叫同时具足相应门;第二个是广狭自在无碍门;第三个是一多相容不同门;第四个是诸法相即自在门;第五个是秘密隐显俱成门;第六个是微细相容安立门;第七个是因陀罗网境界门;第八个是托事显发法生解门;第九个是十世隔法异成门;第十个是主伴圆明具德门的。这个有这么多的名相概念我们就不用管它,我们就明白的就是说我们的真心之体完全可以发真如大用就可以了。那么我们说在九地以前也就是八地吧,就从初住到八地不动地,那么这个都是需要干嘛,需要休息的,需要休息的。到九地以后的话它主要是出世的这个功德已经圆满了,所以到九地以后也就是九地、十地等觉这些果位的这些菩萨。那么他是只论证,不论修,他已不需要再修行了,所以九地以后的菩萨不需要再修行了,她只需要去证一个个这个后面的这个果位就可以了。所以修习之功到此就结束了,我们所谓的修习修行或者修心,等等那些到九地的时候该over了,就全部结束了,因为修行其实也是一场游戏嘛,我们后面会讲修行其实就是我们后面讲十种无幻三昧,这十种幻观本来就是就是一场游戏。就这个后面我们会讲很有意思的那四句颂。那么第十地叫法云地 ;慈阴妙云,是十地圆满之因德,将覆盖涅槃果海,将证未证曰覆。慈智是法,云即荫庇之义。所以法云地大家如果唱过那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话,有一句歌词叫慈音妙大云,慈音妙大云就是描述法云地的,其实观音菩萨已经是等觉了,而且她本人是古佛再来。所以但是它里面也讲到慈音妙云,所以叫慈音妙大云。那么十地菩萨的话他的这个因地的这个因地行这种功能已经圆满了,所以他就将覆盖涅槃的果海,这个涅槃大家注意不是阿罗汉的小涅磐,是大般涅槃无所不住。我们用英文讲叫ireallywell就是everyhe re这个涅槃,就无住无不住的这么一种真正的这个大涅槃。所以十地的菩萨马上就要进入大涅槃海了就这么一个情况。所以他是叫什么将证未证叫做覆,就是覆盖的这个覆,所以它的这个慈悲的这个智慧是这个法云地的这个法,那么云就是盖住的意思,云可以盖住这个涅槃海,所以叫慈音妙大云。那么第十地就叫法云地,其是到这个地方其实佛也没有办法用什么语言再来描述一些神通境界,因为其实到回向位的时候都已经具足了。所以你看十地的境界,他没有再去描述神通境界,什么一即无量,然后什么广狭相融等等这些,然后一念三千,一念入多少世,这些他已经无法再讲。因为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这个功德功能神通的这个妙用都已经有了,所以到后面就是非常细微的一些无明要惑。所以这个十地的菩萨他是要破十个生相无明就是我们在卷四分享的时候,我们说这个真心无缘无故的打了一个妄念。有了一个独头无明,那个独头无明叫生相无明,那么这个生相无明它有十品,这个十品的第十品又分为上中下三品。那么这个法云地的菩萨,它就破了最后一分生相无明的下品这样的。等觉位:菩萨始觉,等于如来妙觉。齐佛之际即破生相无明。菩萨顺行至如来藏大寂灭海边,准备入果海以趋妙觉,诸佛从妙觉果海出海倒驾慈航度众生,两人在沙滩上相遇,觉性相等,方向相反。接下来咱们就开始分享等觉位的菩萨,这个要举例子,主要例子就是弥勒菩萨,因为他未来要成佛的,要来度我们的,这个龙华三会要把所有念过佛的人全给他度走了,学过佛的人都要度走的。等觉位是他仍然还在因地,大家要注意就是修得这么高,我们把它归纳为在因地。所以菩萨的始觉等于如来的妙觉所以叫等觉,所以等觉的名称是这么来的。所以当他齐佛的这个佛觉的时候就破了这个生相无明,这个生相无明是中品,这个后面还有一个金刚后心,那么菩萨这个菩萨他顺行至如来的大寂灭海,海边就马上已经要入海了,所以他一旦入如来的这个如来藏的大寂灭海他就成佛。所以他已经到海边了脚已经湿了,那么这个时候诸佛从这个大寂灭海里面就出海,因为他我们任何人成佛的目的其实还是要度众生,如果你成佛以后不度众生,那你不就是阿罗汉就是呆在天宫里面。那你后面那这些无明你也破不掉,所以这个成佛的目的都是为了度那些如梦如幻的众生的。这个时候佛要倒驾慈航行出来度众生了,所以这两个人在沙滩上相遇,就如果说有两艘船的话等觉菩萨一艘船的船头是往大海深处的,然后那个佛这个船头是从海上归来的,还要上岸去度众生了,上什么岸就是上生死的彼岸,他说要进入轮回去度众生。所以两个人觉性完全相等,但是方向相反一个是往里去一个是往外出的,等觉是要进去的,佛是要出来的。所以在这个所以挺有意思的,这个叫等觉就等于佛觉也很好记。那么这个地方,佛陀讲到这个地方叫从纯干慧心,所谓的干慧心就是我们通过三渐次的修行达到初住位以后那个地方就是叫干慧心,经历十信、十住、十回向、十行、四加行、十地到等觉后行。那么这个时候有五十五位这个菩萨的这个觉性他才获得叫金刚后心,所以叫初干慧地,这个地方的干慧地和前面的那个干慧地是不同的,前面的那个干慧地表示他是和如来的法流水还没有交接。所以是十信地的时候的那个干慧地,然后这个地方干慧地是他无明初干,就是这个41品无明就是生住异灭,一共41品这个无明刚刚就是干了还没有和如来的这个妙庄严海交接。所以还有一个最初的那个生相无明的上品要破,那么所以叫金刚后心一破就是妙觉,所以这佛陀是这么来总结的。
妙觉位:等觉位始觉本觉相等,尚未合一。到此则于一刹那,始本合一,成究竟觉,唯有本觉,无有始觉,寂照一如,理事相即。如来藏全体彰显,四无碍法界全用,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我们来看妙觉,妙觉其实就是佛,他等觉位这个菩萨就是他修道这个金刚后心,以后这个他的始觉和这个本觉就是真如的那个本体完全是相等的,然后前面是等觉位的这个还完全相等还没有合一,所以到妙觉位这个一刹那那么始本合一。所以其实我们成佛从原理上来讲是很简单的,就是我们第八识的这个见分,就是你能够听见我说话的那个能听的那个东西,或者你看见我的那个能见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把所有的五蘊剥离掉,然后再把他的里面的无明把它给断掉以后,他就完全和本觉合一了。那么合一以后就成佛了,所有成佛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开始从第二讲开始就让大家去找那个闻性、找见性,目的就是你要知道是什么东西去成佛的,你别误认为是肉体去成佛的,那你便成修道教了对吧,道家是谈是带着肉体去修的,你也不要以为是你能思考的推理的逻辑判断的那个第六识去成佛的,那个东西那你就完蛋了,因为他永远在轮回,他一直是生灭的她一秒中有无数的念头在生灭的对吧。你也不要认为是催动力轮回的那个第七识去那个成佛的,因为它也是不停的在生灭,而且它的生灭速度可能比那个第六识还要快。所以是你的那个见分把那些妄的东西剥离掉,然后再把无名断掉然后成佛的,就是我们投胎的那个东西去成佛的,所以说到底其实很简单对不对,这个地方大家就明白了原来是我成佛其实只需要做到就是把始觉和本觉合一就成佛了。所以到了妙觉的菩萨他只有本觉没有始觉了,所以就是因地心已经没了只有果地觉得。所以寂照一如、理事相继如来藏全体彰显,然后那个四无碍法界也能够全体启用,成无上的正等正觉,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阿耨罗三藐三菩提。心经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从今天其实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凡夫到成佛整个原理咱们已经搞明白了,虽然说咱们是没有成佛,但是你能够给自己授记说你将来一定成佛,只要你找到了能听的闻性,能见的见性,然后依照楞严经,依照佛陀的教诲,然后依照那个圆瑛法师的这个注解,当然里面主要还是观世音菩萨的和文殊菩萨的那些比较核心的开示,那你自然你就能够从凡夫一步一步地到妙觉就是做到始本合一,始本合一就成佛了。所以我们一个义工师兄画了一张图,就是十番显见的那个终曲说从凡夫到成佛,我们其实就把它分成两部,第一步你修耳根圆通破五蘊证初住位然后破了一个无明,然后再继续通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通过这么一个妙菩提路,然后破剩下的41品无明就成佛。就是达到始本合一就ok了,所以佛教其实并不是迷信完完全全是科学性的,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的一个,你就照着做其实都是修我们的自心。那么在这个55位从十信开始到了等觉,那么这五十五位妙菩提路需要有一个修行方法,佛在这儿讲叫都是用这种如幻金刚三昧去观。所以有一种有十个比喻来修这种如幻的这个三昧,那么我们去观世间的一切法它当体是空寂的不可取,譬如说你这个手机你这个我们现在直播的那个IPAD这些东西。包括我们的肉体,包括这个禅堂桌子这些东西,这个我们把它叫做万法。这些现象其实它并不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体性是空的但是他有宛然现在你面前了,这么多人坐着灯光也在这点着,声音也响了对不对。所以这些东西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却显相的所以不可取,但是一切法也不可舍,当你证得了空性以后,你如果住在空性里面那就不行了,所以你还可以出空而任运大做佛事。所以一切法不可取不可舍,那么我们怎么来观,这个我们可以用佛陀讲的这个我们大家在一起来分享一下第一个就是观一切业如幻:那我们有没有业障我们说有,但是这个业障是真的吗,是坚固的吗当然不是,佛在大涅槃经里面讲,如果有任何一个业是不能转的,那你还修什么对不对。你修不就是要把业力转掉修掉,那么当然你造业了你还是要受果报的,那佛陀在大涅槃经里面讲的是什么,譬如说你杀人了,你不可能不受杀人的果报。你说我杀人了我学佛了,所以我就不受果报了这是不可能的,佛说的很清楚,但是受什么报佛也讲得很清楚叫重罪轻报,你本来杀了一个人你应该还他的命债,但是如果说你去修习佛法了,你体悟空性了,那么你有可能譬如说被蚊子叮一口把那个蚊子就是被你杀掉的那个人投胎去的,他过来咬你一口,然后你这个报就结束了。不需要你付出你的代价,以生命付出代价,所以第一个因果是不空的。第二个你造的因然后遇到缘显得果可能随着你的修行会显现出轻和重。完全没有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你只要造了那个因一定有那个果,但是那个果有可能是非常重的,佛陀在大涅槃经里面还讲过一个就是一些轻罪后来得到了重报这个也是有的,就是他后来造恶业太多了。所以有轻最重报的、也有重罪轻报的。然后还有就是不轻不重的,就是说你造了啥你就得啥都有,所以我们要修那么我们修了以后那我们还有很多的那些业,那么怎么办所以我觉得当然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以后因为你受业报的那个身体没有了,你没有在六道轮回里面接受六道凡夫的身体,你到了一边得到的是一个轻居之体,类似于电磁波光那种。你到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个受报的那个东西去受那个业报了所以说叫带业往生,把业带过去。所以我们讲第一个如幻三昧就是观一切的业如幻。
第二个是观一切法如焰:就是万法就像火焰一样一会儿那个生生灭灭、生生灭灭,因为火焰的生灭很快。第三个是关于切身如水中月: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就是说。佛是我们心中的佛,众生是佛心里的众生,其实我对面的这些师兄是我心里的师兄,我是师兄心里的这个我,其实我们都活在互相的心中的。而且都是像水中月一样的,这个其实用医学来理解就特别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视网膜摄取了光线合成了一个电流,然后电流传到大脑皮层解码,所以你解码出来的是你大脑皮层重新构造了一个图像,那不就是水中月吗对吧,那真实的这个人其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你永远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真实是什么样子,你只看到了你大脑皮层合成出来的那个图像,包括声音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永远都不知道。第四个是观妙色如空中的狂欢: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一切的显相都是空中花。第五个是观声音如空谷的回响:这个大家如果使用医学的科普知识来讲,也是我们所有的声音并不是由这个声缘产生的声音是由我们大脑皮层合成的一样的,声音是耳朵收集的振动振动以后也是变成了电流。然后这个电流通过大脑皮解码以后又重新合成了一个声音,譬如说我是一个纯厚的这个男中音的声音,然后另外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女高音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你的大脑皮层合成出来的。就像我们的,就像你在大山里面喊一声,然后有大山弹回来的那个声音,所以你观一切的声音就像回响一样如梦如幻。第六个是观国土如乾闼婆城:这个也是如梦如幻的一个这个幻城化城。第七个是观佛事情如梦:譬如说我们陆师兄反然说我要去弘法,我要去帮助大家怎么样,那么你在做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做的就是梦中佛事你不能执着。譬如说有一些这个师兄人家还讨厌你去度他了,那这个时候你要有一种如梦幻你就不生烦恼对吧,可能你会说哎这小子我度他结果还被他骂了一顿,那么你自己反而烦恼这个意思,所以叫观佛事如梦。第八个观佛身如影:这个就佛的身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的,这个也容易理解。第九个观报身如镜中像:就佛的这个报身就像我们镜子里面的这个投影,这个也容易理解。其实佛的报身包括菩萨的报身在实报庄严土,它本身如果你真的这个用我们假设我们凡夫因为某种特殊的因缘,譬说你跑到五台山的时候。因为某种特别的因缘里见到了文殊菩萨的报身,那文书菩萨的报身当然也是你这个大圆镜当中的一个影像,不要执着、不要执着、当然也要礼敬、你要跪拜你要等等等等的对那个文殊菩萨要非常的这个恭敬。但是你千万不要执着的这个我见到文殊菩萨了,我要得度了怎么样怎么样的那没用,该下地狱还是下地狱。该升天还是升天,该去极乐世界还是去极乐世界的。不会因为你见过一次文殊菩萨的报身你就得到什么,不会这样的,所以还是要要这个客观的实修实证的,就是这个地方就是说要多观报身镜中影。第十个就是观化身如幻化,化身本来就是遍一切处的都是幻化的。这个我们引用圆瑛法师的当然他也引用古代高僧大德的四个偈子,大家可以背下这个很有意思修习空华万行,就是你修习的这个耳根圆通或者念佛三昧或者是月光童子的水光等等。所以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像空中华一样的这种修行别当真的。说这个万行其实就八万四千法门其实都是空中华的,然后宴坐水月道场。譬如你现在在打坐在我们在阿敦煌师兄道场打坐,这个打坐、这个宴坐就是打坐,其实打坐的意思就是静坐的意思,这个道场其实也是水中月。别认为咱们这个道场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他也是水中月你要这么来观,然后降伏镜里魔军,大家想想五蕴后面我们讲五十阴魔就是我们降伏魔军,其实指的是我们降伏五蕴,这个五蕴其实也是我们大圆镜里的五蘊,这个魔军也是我们大圆镜里的魔军。所以叫降伏镜子里面的魔军大作梦中佛事。所以这个你如果要去弘法利生然后建道场,或者说你去那个给人家分享楞严经讲义或者你拉别人入伙一起去极乐世界,不管怎么样那么你要知道其实你是在这个无明大梦里面。虽然说你知道你活在梦里面,但这个时候你是一个醒着的人,那么你自己要知道你是拉着梦中的人一起去极乐世界;你拉着梦中的人一起去修耳根圆通的;你拉着梦中的人把他们拉到咱们阿敦煌来的就这么一个感觉。所以就要修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全部都是假的,都是如幻的。那么这个41品无明我们也讲的在前面已经提前讲了,所以这边的就不用带那个,就是无明是怎么来的其实是我们一念不觉,以后生出了生住异灭四相,每一相有十品反正你就慢慢就断吧,那这个是天台宗的这个智者大师的这种判法。所以佛教界公认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度化众生的,他是来演一场戏现了一个比丘相,其是从他各种判教事来看确实像佛陀的这个化身。因为你像他去判这个前面的什么88种细惑,就是在那个尘砂那个在破五蘊过程当中色、受、想、行、识当中我们要破这个烦恼、寄中烦恼。那么有细的烦恼、有粗的烦恼,我们就说烦恼障有88品然后到后面无明有42品,然后包括那个它十地等觉、金刚后心把无明分成上中下三品。就这一些如果是一个没有很高的修行果位的人,他写这个东西它是他没有办法写出来,他也没有办法去下这些定义的。所以那个大家如果看过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至少在几十个地方,他一再的确认说那个天台宗的那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其实我们从这个42、41品无明的这个判断来看你感觉也是很像,那么到这儿基本上就是修位我们或者叫修门、证门全部都结束了。25个大菩萨大阿罗汉他汇报工作,文殊菩萨点评,然后阿难在问从凡夫一直到这个成佛中间经历这么多的这个里程碑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到这个地方全部结束,所以修证到此全部结束了。
那这个时文殊菩萨就要出来请法说这个经这么好,这么殊胜要利益众生,那么就是叫什么名字对吧,那么佛就给出了五个名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么第一个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这是楞严经》的一个别名;这个悉怛多般怛啰咱们前面已经分享过就是大白伞盖。大就是我们的体是大,它是无量无边的无有穷尽的周边法界的体。然后相就是因为是纯的是所以用白色来表法,然后这个用,体相用的用就是用伞,伞盖来那个表法所以悉怛多般怛啰就是大白伞盖。那么无上宝印前面佛陀也讲过说我按一个手指海印发光,但是阿难你们这帮人包括富楼那你们如果举心动念,那么尘劳嫌弃,这个前面讲过什么叫海印,海印指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就像这个大海,所以你有任何的这个东西都能够印在我的这个大海上,显相在我这个大海的海水上所以叫海印三昧前面我们也讲过。所以就是一真法界绝待圆融这叫无上宝印,那么下面还有一句话叫十方如来清净海眼。其实就是佛的这个能照心海的这么一个智眼叫清净海眼,所以《楞严经》的第一个《名字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这够长的。第二个叫《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因为整个《楞严经》是围绕阿难被摩登伽女勾引后来摩登伽女带过来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那么不但把这个阿难给救了,而且还度脱了性比丘尼也就是摩登伽女脱离了六道轮回。这个我们就不用太去分析因为也非常清楚,这菩提心因地是不是不生不灭的根性果地就是究竟佛。然后遍知海就是心生万法,万法唯心所现就是这么一个说法。第三个名称叫《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个很重要我们在第一讲就分享过了,这个密音就是我们六根当中不生不灭的根性,用这个作为因地心来起修,也就是你现在听见我说话的那个能听的这个本体能听之性能闻之性,这个就是你的如来密因就是大家成佛的这个主体。然后第四个《叫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这个地方他就有点像那个《妙法莲花经》了,他叫大方广那大就是体很大的,绝待的大,方是这个相、然后广是用,那么妙莲花王是因为莲花有一个特点就是花一开然后那个莲子就已经成果了。所以就是叫因果是一如的,所以花开莲现的就这么一个意思。那么十方佛母因为大家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成佛的,所以这个反闻闻自性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用你真心随缘的那一部分去照你不动的那一部分,这就是般若波罗蜜简单来讲就是怎么简单,陀罗尼咒就是一切总持。第五个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个就是楞严经最初的那个标题,灌顶章句指的是这部经其实是隶属于灌顶部的这么一个经典,然后诸菩萨万行因为菩萨要经过这个55位的这个修行。那么首楞严就是究竟坚固叫楞严。所以是究竟坚固的,因为我们的这个见性闻性就是坚固不坏的。你在梦中他也能够起作用,然后死了以后他还要去投胎,就它是坚固不坏的,这也是这个比较可怕的地方,如果真的是断灭的话,那死了也就算了,你反正这一生你造了无边的恶意,反正也就一笔勾销了,关键他不死了,这个时候你如果又不修,那你就非常危险了。对吧你前世造的恶业这一次承受你接受,接受就接受呗对吧,有各种那个好的坏的、善的恶的能接受,但问题是你这一世造的你来世要去接受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这个他是不死的,你想让他死他也死不掉究竟坚固的,那么我们又引用了大涅槃经佛陀的几个名称,我们对比一下我们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佛有一个特点,他就怕众生执着,所以他很多名相概念他不用一个,譬如他说佛性,他就怕你执着于佛性是实有的,所以他给你再弄个首楞严三昧、什么十种三昧。就是他一个东西给你给你用很多不同的名相概念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一个注意力让你明白这个东西也不是实有的,但是这个我们如果没有经过这种归纳总结,我们又以为这个是很多个不同的所以要学习起来又有很多的这个障碍。所以我们用这个表格来反映一下:第一个佛陀在那个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这样就是这个首楞严三昧是成佛的这个基础。那么叫性如醍醐是诸佛之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他从凡夫修成佛,他必须是经过首楞严三昧的。这是肯定的所以诸佛之母,那么它又有一个名称叫般若波罗蜜,所以大家如果记得心经的话,那么就记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以就是首楞严三昧了。你就知道了原来心经第一句话第二句话讲的什么这个深般若般羅蜜其实不就是反闻闻自性,不就是首楞严三昧吧对吧。第三个就是佛性;就是我们的这个见性闻性的这个在因地这个东西,那么还有一个叫狮子吼三昧,还有一个叫金刚三昧。所以前面咱们讲十种如幻的这种观智就是金刚三昧,大家如果读过金刚三昧经,其实金刚三昧经那部经非常非常的短,大家有空也可以读一下,也可以不用读,因为楞严经完全覆盖了那个金刚三昧经。因为他的这个般若波罗蜜或者首楞严三昧就是金刚三昧,而且那个观音菩萨前面也讲的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然后你看上面咱们在三碍趣的时候也讲了如幻金刚三昧观智,所以就名词不同东西是一个东西。到这个地方的话,那么相当于说是我们的悟门、修门、证门就是所以或者叫悟道、修道、证道那么全部就结束了,所以你从一个完全无知的迷茫的一个懵懵懂懂的凡夫到这个地方学完以后。你也应该明白了,第一个你该怎么修,第二个在修的过程当你经过什么样的一些里程碑,你一定能成佛。你就可以给你肯定自己就给自己受记了,所以向法华经讲就是自知当作佛就这么一个人,完全明白了,所以阿难也顿悟了这个55位妙菩提路这种禅那的这个境界是非常的殊胜。他明白了万象皆出自一心,就是说我们这个禅堂里面禅堂外面的三大千世界,所有这些差别相都是出自于我们的这当下的这一念的心境,就这一切都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心造作出来的,它不造作他就没有这个三大千世界,连十法界都没有,连佛也没有,菩萨也没有。所以你一造作十法界才会显相,所以你看他这样叫海印森罗万象就是森罗万象,也能够就像在阿难的心海当中一样的能够把他照出来了,所以叫海印森罗万象,但是这个阿难的特点就是把悟量很高,证量小所以他到这里他刚刚证得了二果,这个就是他还要再来一次人间就是一来阿难证得了二果。那么好,那今天的话我们也大概差不多也就是分享到这儿,好那就先到这吧。
感恩所有文字校对、默默奉献的师兄们,你们辛苦了!功德无量!